您当前的位置 : 思政人物

——记全国劳模、江汽集团乘用车制造公司机电首席专家汪清

时间:2020-12-15 10:44   来源:思政安徽综合

  全国劳动模范汪清把26年的工作经历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之前主要是“一个人干”,之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干”。

汪清正在现场检修(资料图)

  不变的是,这26年来,他从未离开自己从事的汽车制造生产线机电维修领域。这位江汽集团的机电首席专家,常跟来自企业各条生产线上的技术操作能手们说:“我在30岁之前就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那就是一直不离开老本行,努力跟得上汽车行业机电技术进步趋势,让新技术为我掌握、为企业所用。 ”他面对的这些技术能手多是到他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接受培训的。先后培训人数已经超过100人,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当上了分厂副厂长,有的成长为合肥市的技能大师,有的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干了自己热爱的行当,这么多年就没想过离开。 ”汪清说。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汪清一直工作在技术一线岗位,多年的深耕与积累,让他熟练掌握了从数控机床到一般工业自动化线,再到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多种工艺自动化高精尖设备的维修技能。他因此被评为安徽省技能大师,并在江淮汽车轿车制造基地设立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忘我的学习才能换来职业技能的跃升,这是汪清最深刻的成长体会。2001年,江汽集团引进韩国技术和生产线制造瑞风商务车,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由国外技术团队负责施工,汪清细致周到地配合着他们的工作。生产线调试完成后,厚厚的四大本、2000多页英文版的机电维修技术资料交到他的手上。 “当时不像今天能通过网络方便获取专业学习资料,所以这些资料太珍贵了。 ”汪清说,他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去研习资料,几乎每天都工作在生产线旁。 2003年,孩子出生时他都没能守在爱人身边,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赶到医院,连医护人员都看不过去了,狠狠地数落了他一通。

  后来,那条生产线仿佛也成了他的“孩子”。 “我把它的各种工况、每个部件的工作状态都搞熟了。 ”汪清说,以至于后来这条生产线运转中出了故障时,现场人员只要打个电话,他就能告诉他们是哪里出问题、该怎么修,并且能顺利排除故障。

  汽车制造业向来有高新技术“演兵场”之称,新技术会被迅速应用到汽车制造领域。随着汽车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向前迈进,制造生产线机电维修岗位越来越关键。“如今的生产节奏下,机电设备故障必须在最短时间排除。”汪清说,必须要有一支成熟的机电维修技能人才队伍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汪清在维修电工高技能训练场给徒弟们进行实战培训。(资料图)

汪清在给徒弟们上理论课。(资料图)

  “不能只顾着自己干,而是要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着大家一起干。 ”2010年,在江淮汽车轿车制造项目起步的关键期,汪清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从那一刻起,他就成了江汽集团机电维修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传帮带”新型培养机制的带头人。

  “新的‘传帮带’必须满足企业生产批量化技能人才需求,所以不能走传统的师傅带徒弟老路。 ”汪清的工作室里,有一间理论培训教室,而另外一间更大的教室则是实训基地,摆放着汽车生产线上主要的机电设备,为此,江淮汽车投资了100多万元。每周五学员都要集中接受培训,汪清把自己梳理出的机电维修最新技术以及从各条生产线上整理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传授给学员。 “不仅要求学员能够排除故障和问题,事后还必须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总结,然后提交报告。 ”汪清说,只有“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2016年,江淮汽车启动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项目,汪清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带领学员们组建了12个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作站,创新性地让生产线上淘汰闲置下来的机器人重新“动”了起来。这12个工作站省掉了原先30多个人工岗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个项目的具体工作都是学员们做的。 ”汪清说,这也充分表明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规模化技能人才 “传帮带”的机制是有效的。

  “争取让工作室升格为国家级,把更多年轻人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这是汪清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但他说有一位“年轻人”他却照顾得很不够,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今年正在上高三,但只能每周见上一次面,“几乎所有的事都是爱人在管。 ”说到这里,他有些愧疚。(视频/安徽新闻联播 文/安徽日报 胡旭  图/中安在线 徐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