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思政人物

时间:2024-01-19 14:54   来源:安庆新闻网

  4000公里相距遥远,这一走就是19年;4000公里却也很近,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即可踏平山海。

  2004年,安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80后”青年刘张龙来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山南市措美县中学,成为了一名思政老师,直到2023年秋,他才回到家乡宿松县,在宿松县第二中学继续任职。

  从长江之滨的安庆到雪域之巅的措美,援藏的19年里,刘张龙创新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还荣获教育部“全国十佳优秀援教教师”光荣称号,他用奉献与坚守扎根西藏,谱写了一曲知识扶贫的“青春之歌”。

  刘张龙与学生们在一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热血奔赴高原边疆

  1月12日,在宿松二中的办公楼,记者见到了刘张龙,他身材瘦小、双鬓微白,双目却炯炯有神。与记者攀谈的间隙,他吃了两粒药,“西藏待太久了,回到低海拔地区反而不适应,常觉呼吸不畅。”

  2004年,安徽省决定选派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口支援西藏山南教育,充实西藏基层教师队伍。刘张龙得知消息后,踊跃报名,并顺利通过组织遴选,开始了长达19年的援藏支教生涯。

  谈及为何选择援藏,刘张龙的话语中充满激情:“年轻,心里很火热,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想为国家为社会奉献。”

  援藏初期,交通极不便利,进藏的路并不好走。“从安庆到措美走了整整一个星期,大巴、火车来回换,下车的时候,腿脚已经没有知觉了。”刘张龙回忆道。

  然而,“行路难”只是刘张龙入藏后面临的首道“关卡”,踏上这片土地后,更多难题接踵而至。

  措美县地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170米,最高海拔6777米,年平均气温8.2℃。县城很小,只有一条不足200米的大街,生活及水电设施落后,条件艰苦。

  “刚分配到措美县,住在铁皮房集体宿舍里,还经常停电、网络不通,有一次连续停电了42天。”刘张龙回忆道。

  在神奇壮美的雪域高原上,刘张龙不仅要克服生活上的艰苦,还要忍受高原反应的痛苦。援藏的19年里,他经历了38次严重的高原反应。2007年,经山南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刘张龙心肺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上级领导得知此事,于2008年把他调入山南第二高中任教。进入新岗位后,他毫不懈怠,带病继续坚持奋斗在高原边疆。

  “推开那间教室门,看到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眼睛里充满好奇,我更加坚定要留下来。”刘张龙说。

  扎根山区创新教学

  措美县偏远,人们大多以放牧为生,很多家庭几代人从未走出山区,看过外面的世界。

  “进入中考的关键时期,一百多个学生却总是到不齐,我心里很着急。”刘张龙回忆道,“孩子们读书的意愿很强烈,家长却希望孩子回家放羊、干农活,补贴家用。我便和当地村干部一起,一家一家走访,劝说家长让孩子回到学校读书。”也是这次经历让刘张龙深刻感受到,教育是“拔穷根”、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教学中,刘张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身边的校本教材,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以及学生身边的英雄人物等鲜活事例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念。凭借大学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功底,他的思政教学教法很快便取得了成功,仅凭一门思政课就将每位学生的总成绩提高20分以上。2005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近几年,和不少学生联系上了,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次仁加措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母校措美县中学任教;桑旦平措成为了一名公务员;索朗央金考入了西南民族大学……这些都是我的荣誉。”刘张龙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他与学生的聊天记录,每一个对话框里都写着:“老师谢谢您,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初心无悔燃烧青春

  19年的援藏生涯,刘张龙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交通便利了起来,进藏之路由一个星期辗转换乘,缩短至4个小时的飞机;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修了起来,畅通无阻;家家户户接上了网络、用上了水电,屋舍翻新、产业兴旺;小娃娃们说着流利的汉语走进明亮整洁的教室,认真读书……

  如果说这19年里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一定是对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2016年和2020年,刘张龙父母先后因病离世。但由于路途遥远,他没来得及见到双亲最后一面。

  2023年秋,刘张龙回到宿松县,在宿松二中任职。新的环境、新的开始、新的挑战,他主动承担起六个班的思政课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了高一新生班的班主任。“我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燃烧自己到最后一刻,为更多孩子照亮人生的路。”刘张龙说。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到两鬓风霜的不惑之年,刘张龙把青春全部奉献给了西藏的教育事业。

  “后悔吗?”

  回忆起第一年中考结束后,1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与他相聚,一个接一个过来拥抱他、感谢他,刘张龙眼眶渐湿:“他们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未来将会更加广阔。我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之路,他们亦点亮了我的生命。”

  “虽有遗憾,但不后悔!”(见习记者 杨浔 通讯员 刘正平 虞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