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思政要闻

时间:2020-09-21 15:20   来源:中安在线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入分析了思政课教师在办好思政课中的关键作用,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总要求,这就为思政课教师实现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履行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历史使命,没有高素质、真功夫是不行的。思政课教师要遵照总书记的指示,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所谓过硬本领,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硬在信仰。思政课教师的信仰,就是以党的初心为初心,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思政课教师站上三尺讲台,就不是普通的职业人,而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园丁,是铸魂育人的灵魂工程师。所谓铸魂就是培养学生有坚定的信仰。有信仰的人才能讲好信仰。如果思政课教师自己没有信仰,讲信仰就没有说服力,就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就培养不出有信仰的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理想与信仰,才能使思政课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信念的魅力,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构筑起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长城”。

  硬在担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作为,使思政课有意义也有意思,有深度也有温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要主动发挥政治引领力,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思政课教师要保持清晰头脑,勇于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敢于亮剑和发声,理直气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主动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形成育人强大合力。

  硬在师德。“有人格,才有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为此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有淡泊名利的坚守。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群体的价值选择多样化,思政课教师要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名利,成为社会中的一股清流。真正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思政课教师要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硬在业务。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业务精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猎广泛,具体涵盖法律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思政课的发展处于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思政课面对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自身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与时俱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掌握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教师过硬的业务能力来自于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思政课教师要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读书,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境界。

  硬在创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不断创新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和活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思政课的创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思政课教师要直面当前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思政课新境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变革课程形式,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要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化的思政网络。当前为防控疫情,学生居家隔离,一些思政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利用疫情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将“线下思政”实现了向“线上思政”的转变,对于振奋学生精神、坚定学生“四个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思政课创新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宋儒程颐也有云:“‘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重担子须是硬脊梁汉方担得。”思政课教师只有具有过硬的素质才能切实发挥好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对照“3·18讲话”,找准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从我自己而言,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2019年晋升为正高级教师。但一年来我一直在反思:我是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吗?距离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多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从教之路上,我会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规律,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家,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辜负党的嘱托、人民的期待和学生们的期盼!”(朱小闯 潜山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