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我省陈陆、李夏、张舜华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
冲锋在前
——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你为我们的安危献出了生命,我们老百姓永远怀念你!”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村民许咸来、沈方芝两位老人来到“松陆园”,送上一束洁白的菊花。
连河村是去年特大洪水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也是石大圩漫堤决口所在村。
去年7月22日,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同大镇连河村党委副书记王松在这里搜救被困群众时英勇牺牲。洪水过后,村民们在沉船处修建“松陆园”,纪念王松、陈陆两位英雄。
陈陆在抗洪抢险战斗中,勇闯惊涛骇浪,持续奋战近100个小时,成功营救、转移群众2600多人,自己不幸被洪水卷走,英勇牺牲。
如今,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庐江大队修建了“安澜桥”、“勇”字广场和陈陆纪念馆,记录陈陆和战友们战胜洪水的不屈不挠和无私奉献的生死瞬间,用伟大的抗洪精神激励后来人。
“陈陆纪念馆里收集了他的生前语言、影像资料、个人物品,回顾他短暂而又闪耀的一生。”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庐江大队庐城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唐文涛介绍。庐江大队还成立了陈陆式共产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困难党员、退伍伤残军人,并积极参与地方文明创建工作。
道德为灯照亮人生,模范为塔引领航程。“我会把陈教导员的精神传承下去,他没有完成的事,我们会替他继续做好,守护好我们的第二故乡。”和陈陆在一条橡皮艇上的消防员李顺说。
冲锋在前的陈陆是最好的榜样,照耀更多的江淮儿女砥砺前行。“我在培训基地时,就看到了陈陆教导员的事迹,当时我们都感动哭了。”今年,刚入伍的消防队员李认,自告奋勇请求到陈陆生前战斗过的消防站,以实际行动向英雄致敬。
无私奉献
——精神力量深入人心
两年前的夏天,超强台风“利奇马”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李夏,却把深深的怀念留在这片土地上。
“对李夏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日子过得更好。”两年来,绩溪县长安镇高杨村村民冯兰香不时念叨起李夏。当年李夏把村民当家人,将人生“盛夏”留在这里,村民也把李夏当作自己的亲人。现如今,高杨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但是他们心里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李夏。
为什么村民对李夏如此念念不忘? 在绩溪“夏花”依旧灿烂,怀念始终涌动在人们心间,感动化作引领前行的力量。“李夏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丰碑。”绩溪县发改委一级主任科员张剑杰说。前不久,参观李夏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后,张剑杰表示要学习李夏的崇高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2019年12月,李夏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陈列馆分为前言、生平、事迹、后记等五个版块,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详细介绍了李夏扎根基层的工作经历和不平凡的奉献。今年5月,李夏烈士纪念广场建成,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仍在诉说着李夏的故事。
《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歌谣在当地广为传唱,《不负韶华——追忆“时代楷模”李夏》是首部以李夏事迹为题材创作的报告文学,话剧《我的父亲·李夏》以女儿的视角讲述李夏的故事,勾勒出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
道德模范既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虽然李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精神从未走远,他的无私奉献和担当作为,传递着时代正能量,是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更是新时代的‘精神代码’。”绩溪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胡圣子说。
执着坚守
——拳拳之心传承大爱
道德模范之所以能够成为崇德向善的标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生执着的背后闪耀着爱党爱国、孝老爱亲的道德光辉。
11月7日,从北京回来的张涵雨一到家里,就把全国道德模范的奖章拿给奶奶张舜华。“能得到国家的表彰,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打心底高兴。希望子孙们把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张舜华抚摸着奖章感慨万千。
今年89岁的张舜华,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因身体原因,由其孙女张涵雨代替到北京接受表彰。当张涵雨回到歙县深渡镇定潭村时,张舜华正在为病人把脉问诊,热情邀请远道而来的病人留下吃饭。“我们都希望奶奶颐养天年,但是她坚持每天都要问诊,她说给人看病是最大的开心。”张涵雨说。
在歙县定潭流传着“定潭向有车头寺,半夜敲门一帖传”的俗语。张舜华是新安中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退休后,她经常会返回定潭老家长住,这里有她割舍不下的乡邻与乡愁。
年幼时, 张舜华的兄长突遭变故夭折,其父痛彻心扉,整日郁郁寡欢。张舜华暗下决心,传承家学,在陪同父亲出诊时用心观察,认真对照家藏古籍医案悉心揣摩。张舜华聪慧孝顺,终得父亲传授祖传医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女大夫。
张舜华结婚后,因工作原因与爱人李济仁分居两地长达22年。她独自在老家拉扯大5个子女,既要出诊治病,又需操持家计。“我们小时候记得老妈经常出诊,有时一天要跑三四十里地。”张舜华的儿子李挺回忆说。身后背幼子、胸前挂药箱,张舜华常年在山路上步行出诊,有好几次差点翻坠山崖,被群众称为“铁打身体、马不停蹄”。
擅长医治肝病、胃病、风湿病等疑难病症的张舜华,不仅医术精湛,更以医风医道医德闻名遐迩。无论病人在何地,无论白天黑夜,张舜华从来没有拒绝过病人的请求。
如今,白发苍苍的张舜华依然坚持为群众义诊,还将祖传秘方捐献国家,拿出积蓄建设新安国医博物馆,传承新安医学、弘扬中医文化。在新安国医博物馆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张一帖”家训赫然入目。在父母的身体力行和家风家训的熏陶下,李家五子女都事业有成。
■ 记者 张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