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思政要闻

时间:2023-10-23 09:18   来源:中安在线

  10月20日19时,由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安徽省“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示范活动正式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十位劳模工匠,登上“三尺讲台”,讲述劳模工匠故事,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来了工匠“天团”

  首场示范活动以“点亮青春匠心梦 立德树人向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劳模工匠“六进”“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等活动,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现场,将“课堂”搬到路上的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路丙辉、记者吕琳讲述淠史杭战天斗地的老人许芳华故事、深山守“斛”人戴亚峰等10位劳模工匠组成“天团”,走上“三尺讲台”,结合时代精神,紧扣主旨,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各大中小学校教师代表向劳模工匠颁发兼职辅导员、导师聘书。

  皖西学院党委书记袁维海在致辞中表示,活动的举办,必将鼓舞和鞭策全体广大师生发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胸怀“国之大者”,以豪迈的姿态,勇于担当的作风,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我们应该学习劳模工匠务实求真的精神。”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大一学生许贺感触颇多,能够年复一年坚持将一件事做下去,并克服发展中的艰难困苦,在日后的成长中提供无形的力量。“《行走的思政课,何以可能?》印象最深刻,通过文化苦旅,不断用脚步丈量出爱国的深刻内涵。”

  思政课“搬到”行走的路上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路丙辉,从90年代以来持续探索这个命题。今天,他将思考实践成果带到了现场,以《行走的思政课,何以可能?》为题作主题宣讲,赢得了包括许贺在内的皖西学院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在宣讲中,路丙辉分享了他从1995年开始,先后17次带着学生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路上有过艰难困苦,有过气馁无助,有过伤痛流血,但用脚步丈量祖国河山后,收获的不仅是旅途中的感悟,更是人生的成长;在南京,他们感受了古都的历史魅力,在硝烟远去的今天,难忘国殇,铭记国耻;在江浙沪,看到了发展的差距和奋斗的目标……一次次前行,一次次如愿,他带着学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让同学们明白何为不忘初心,何为艰苦奋斗的现实演绎。

  “如果说什么是爱国,建议你用脚步去丈量祖国山河,当你脚底沾满了大好河山的泥土,爱国在心中将呈现具体形象。”他说,课堂上的思政课都是抽象的语言,当走出课堂,漫步河山,也许学习到的内容更有意义。

  深山守“斛”人进校园

  “三尺讲台”上,来了一位很有“深度”的安徽省劳动模范——戴亚峰,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因培育多个具有显著野生种质特征的石斛新品种,扭转石斛“濒危”局面,被称为大别山守“斛”人。

  (受访者供图) 

  这位生活在大别山的农家子弟,多年来致力于霍山石斛的抢救性开发工作,常常以年为时间单位,在实验室“闭关”,希望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推动家乡产业发展,让石斛小花开满山野。

  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戴亚峰咬着牙,带着团队朝着石斛小花“致富梦”继续前行。

  这时,大别山“药王”带着珍藏的野生霍山石斛来了,药农们将口口相传的石斛生长习性也带来了……多方加持下,戴亚峰团队成功掌握霍山石斛人工育苗栽培技术,让石斛走出大棚,在山林“落户”,带动了霍山石斛产业发展的高潮,让“产业之花”开满皖西大地。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霍山石斛,不负绿水青山,成为霍山经济发展中一道闪亮名片,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快速的发展。 

  2022年,戴亚峰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十多年间,他用坚毅与奉献书写了新时代劳动模范精神。

  如今,劳模精神在传承中闪耀。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日前,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将依托劳模工匠“六进”“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等活动基础上,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我省大中小学全贯通,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覆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机制不断健全,劳模工匠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继续发扬广大劳模工匠精神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推动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改革。

  “通过六大举措有效推动目标的实现。”安徽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宣教部部长朱颖道,在大中小学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开设 “劳模工匠大讲堂”;在高校设立劳模工匠兼职导师,深化“英模·大师进思政课堂”活动;用好用活全省各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以实践课形式践行劳动精神;运用好线上平台推进行动,充分利用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线上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学习行动,不断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记者 董绍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