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经验案例

安徽财经大学

时间:2020-11-11 11:22   来源:思政安徽

  引 言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题中之义。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强化“四个聚焦”,切实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广度”“深度”“宽度”“效度”“维度”和“信度”,形成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课堂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广义的课堂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要立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系统设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的课程及活动方案,打通壁垒,实现“多课堂”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避免思政工作的“盲区”和“重区”。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长期以来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作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瞄准专业课程,扎根讲台,围绕课程本源谋划改革,从课程观到专业观,逐步做深、做实、做透,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一、二课堂及网络课堂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的内涵落实到三个课堂中,通过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推动“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立足第一课堂,上好“课程思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立足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立足网络课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从而努力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做法与经验

  一、牢牢把握“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秉承“立诚笃学,慎思求实”的院训,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财会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专业知识传授、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会计职业道德与伦理培育等方面入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一课堂紧密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强思政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全面提高会计类专业人才思政教育的政治站位。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三全育人”建设为契机,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深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思政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根本指导地位,落实到全面建设各环节,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2.全面梳理和修订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政方案。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格局、人才需求结构和未来学习模式的影响,对会计人才的道德品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院强化责任担当,高标准、严要求修订和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把德育教育写在人才培养方案首位,从对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实质和内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强化了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3.全面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开设会计类专业思政课程。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明晰会计职业道德含义、特征及职能,专门开设《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与伦理》《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这些课程针对与企业经营和会计工作相关的职业道德与伦理,通过典型反面案例警示学生守道德底线,知法律敬畏,严职业规则,更好的运用职业伦理与道德开展专业工作,同时,学院院长亲自挂帅并遴选优秀的教授为学生讲授该课程,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职业道德理论基础,引导学生锤炼与培养职业道德素养,使得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拒做假账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该课程现已成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的典型范例。

  4.全面融入系统论的视野下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

  专业和学科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载体。学院以“思政元素融入进专业培养方案”为着力点,从专业课程聚焦,在系统论的视野下指导专业中各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达到“1+1>2”的育人效果。除了会计职业伦理和道德相关的课程外,还在《审计学》课程中讲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相关内容,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的教学中介绍我国会计学发展史及会计名家为中国会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不断向学生输出价值理念,激励学生在财会专业中努力奋斗,为国家财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课程思政”涉及到学院专业各类课程的教育,确立了“专业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群-具体课程”的三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课程群和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目标,自上而下实现了每门课程三维目标的具化。

  5.全面提升教师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共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课程思政”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学院专业教师也越发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育人责任和使命。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基础性位置,以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提升为目标,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典型引路,坚持文化涵育,坚持融入网络,形成有效合力,实现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为促进、有机融合。鼓励学院教师在课题申报、科学研究中与思政教师进行横向合作融入思政教育相关主题,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我院裘丽娅教授留校任教30余年,为人师表,尽职尽责,裘老师的课堂经常爆满,很多非会计专业学生也会带着小板凳来蹭课。裘老师授课时会把PPT、练习题放到班级群里,遇到与品德、人生成长等相关的好文章也会及时与学生分享。“我始终坚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裘老师强调要对学生采取鼓励和表扬教育,以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她经常会抛出许多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找她讨论和交流的时候,她总会表示肯定。安徽省模范教师获得者周萍华教授长期坚持在会计学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在授课同时,还十分关心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方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畅谈为人之道、职业规划及专业前景,传递了教师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的高尚品德。

  6.全面明确“供给侧”改革思想指导下学生的责任担当。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在“供给侧”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喜爱、讲课是否有效果是评判的主要标准。在学生培养方面,以专业课教育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突破点,通过“思政专业课”的开设、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思政知识融入专业课堂、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在解决职业道德困境时,运用思想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等道德准则作为判断的基础。从理论水平和和实际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会计伦理教育体系。

  二、牢牢把握“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强化思政育人的“宽度”和“效度”。

  学院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抓牢“第一课堂”的同时,立足第二课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着力强化文化建设与管理服务,积极构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一是思想育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育人主线,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骨干培训班、“青年大学习”及团校培养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近年来,“青马工程”培训学生每年均在300人左右。开展“四进四信”“读书分享会”“考研交流会”“新老生交流会”等交流活动60余场,开展主题团日活动100余项。

  二是文化育人。着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培育,凝练和传承具有会计学院特质的校园文化。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品牌,精心筹办“翘楚杯”成语大会、女生节、书画节等文化活动,在提升会院学子文化素养的同时,也给有才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开展新生辩论赛、厨艺大赛、班级LOGO设计大赛、暑期社会实践 PPT 比赛等活动 30 余项。连续9年举6办“青藤四月天”大型话剧展演活动,今年刚刚展演结束的经典红色话剧《黄土谣》,全校近千名师生观看,其演出情况被安徽先锋网报道,并受邀赴安徽科技学院展演。

  三是创新育人。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拓展跨学科综合素质。学院把抓好学科竞赛作为推动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把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和“三全育人”重要载体,突出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在学科竞赛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院每年均举办大学生财会技能创新大赛、会计专题辩论赛、“快记人生”财会知识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学生获得各类奖项 400 余项,学科竞赛的举办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促进了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四是实践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社团活动等,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育人效果。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仅今年暑期,我院就组织148支社会实践团队赴全国各地进行社会调查、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文艺演出等,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志愿服务,举办“学雷锋——我们在行动”、温暖传递春日彩虹、亲爱之家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打造会计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近年来,志愿服务累计上万人次。

  三、牢牢把握“网络课堂”主战场作用,固化思政育人的“维度”和“信度”。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学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和丰富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等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

  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院新闻网、会院学工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学‘习’进行时”“E 党建”“学风建设”“荣耀会院”等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文章发布等相关制度,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育人效果

  一、典型引领,发挥优秀学生榜样示范作用。 

  学院探索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多课堂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在第一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主阵地和网络课堂主战场不断创新优化中,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学子。

  真情告白 致敬母校——我院学子孙佳丽“九万言书”寄情母校。这部名为《致敬,我的大学——在安财会院的日子》的九万字厚厚书稿是我院学子孙佳丽同学以自己大学经历和收获,用大一到大四为时间轴,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学习成绩、比赛活动、考取证书、校内任职、项目论文、推优入党、社会实践、实习就业、保研考研等个人的经验分享,她以一种“过来人”的经验,抱着“摆渡人”的心态,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些许帮助,为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奉献了一份精美的“心灵鸡汤”。该书凝聚了孙佳丽在大学四年满满的收获和对母校真挚的感谢与敬意,以及对学弟学妹分享的回馈之心。

  2017年5月,安徽财经大学校园网一则《考研姐妹花:“学霸寝室”五人同被英国巴斯大学录取》的新闻,通过安徽财经大学官网和自媒体迅速扩散,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所报道的内容是我院一女生宿舍5位同学同时被英国著名高校巴斯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录取。当被问到为什么都选择了英国巴斯大学,女孩们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英国的会计行业发展历史悠久,毕业回国后可以从事会计国际化研究。而去巴斯读书完全是缘分使然。她们事先并没有商量好报考同一所大学。各自递交申请后,由于出色的成绩,每个人都如愿拿到了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但最后,5个人的选择“惊人地一致”,都选择了去巴斯大学深造。她们相约:毕业后共同回国,用自己所学,为国家会计行业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8年的同一时间,我院再现学霸寝室。一寝室五名男生分别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河海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录取硕士研究生。用四句话总结这五位男生成功的秘诀就是“亮身份,党员标杆显身手”“ 头雁飞,做好班级领头雁”“定目标,比肩‘金花’做‘跑男’”“学风正,桃李不言自成蹊”。五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从陌生到熟悉,到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到收获成功。他们深知“奋斗是生命的常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们努力学习,心怀感恩,在求索攀登的路上,携手并肩,互相勉励加油。

  《安徽日报》2018年5月2日第九版以“接力支教爱心奉献”为题,报道了我校会计学院志愿者连续8年对梅桥中心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蚌埠市梅桥中心学校位于城乡接合部,交通不便,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音体美”教师尤为缺乏,“音体美”课程无法全面开展,“数学老师教体育”现象成为常态。2010年,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梅桥中心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到这所学校师资缺乏的状况,从此便开始了长达 8 年的义务支教活动。8年来,因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接力支教,该校才有了丰富的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等副课教学活动,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也更加多彩。到目前,我院参加梅桥中心学校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已达1000余名。

  2018年10月,《中国教育报》在第二版要闻中,报道了我校六名学子捡到两万现金不为所动,主动送还失主的感人事迹。当时,6名学生在返回宿舍途中捡到一个男式手包,内装现金两万多元,此外还有多张银行卡和其他一些物品。看着厚厚的现金,6名同学没有一丝犹豫,他们不约而同,第一反应就是在包里查看有无失主的信息。当他们发现其中一张卡上附有失主张先生的联系方式时,立刻拨通了这个电话。失主张先生见到同学们后,张先生感动连声说着“谢谢谢谢”,并迅速从包里抽出两千元钱作为感谢,多次硬往同学们手里塞,被同学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中国教育报》评论中指出:“捡到钱包的那一刻,他们俯下身去,拾起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送还的,是一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至纯至美之心。”6名同学以自己的行动再现了安财恪守诚信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精神风采。

  二、校企合作,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近年来,学院深入推进“新经管”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不断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企业发挥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积极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就业实习 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全球排名18,全国排名第4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自2011年来我院招聘毕业生后,对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给予高度肯定,并从2012年开始在我院设立“天健奖学金”用于帮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完成学业。到今年为止,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连续9年共资助我院学子近130余人,累计资助金额达50万元,同时,我院毕业生目前约150余人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就业,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已有安徽华普会计师事务所、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北京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学金,每年奖学金总额超过30万元。受助学生通过资助更加努力学习,知恩感恩,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切实发挥了协同育人合力,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步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新格局。

  3.点面结合,促进学生就业深造数量质量双提升。

  近年来,学院牢记校党委书记、校长丁忠明视察我院提出的:“会计学院如何回报学生报考安财的高期待是学院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向社会交出的‘答卷’”。的要求,把学生高质量就业和高数量深造做为检验人才培养的“试金石”。学院每年将毕业生就业深造工作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促进毕业生就业深造有关政策措施,完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实施全员参与就业指导与深造服务工作机制,引入社会资源与教育力量,重点发挥校友所在企业、战略合作企业等,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规划与后续服务。

  不久前,2019 年考研成绩揭晓,我院考研情况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继去年再创历史新高。全院复试后录取人数260余人,升学率达到 22%。升学的学校覆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外多所名校。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既是考研学子寒窗苦读、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我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建设的体现。我院一直高度重视考研工作、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考研动员会、新老生交流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为同学们搭建考研交流平台,提供专业的考研指导,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大力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考试,支持学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同时学院还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资源,全方位打造自由、开放、创新的学术平台,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扎实落实就业“一把手”工作,扎实搞好就业服务工作。多方收集用人单位信息,为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周到服务,2018年,除多家企业单独召开专场招聘会外,我院还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先后邀请江苏南京、镇江、泰州、南通及安徽马鞍山等地的人社局、人才交流中心来校举办“魅力南京”、“泰爱才”、“魅力镇江”、“南通——有位来”大型校园专场招聘会,2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截至目前,我院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5%,与往年基本持平。在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就业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基本实现学院的既定目标。

  案例点评

  一、案例亮点 

  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及网络课堂协同作用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也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通过“课程思政”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专业教学过程中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同时也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分立方式”向“协同方式”转变。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哲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从学生道德品质、奉献精神、诚信意识、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践行、开展志愿服务、参与思政学习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的实处。

  二、案例启示 

  1.要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及能力,扎实落实“全员育人”长效机制。

  贯彻落实“思政育人”理念,要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以党建带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进行总体部署,为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提供支持。建立健全良好的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把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

  2.要协调推进多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轴共转。

  实现多课堂联动,适应培养全面应用型人才需要,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平台资源,引进校外平台资源,用丰富多样的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在思政课堂供给上的短板,实现资源共育的目标。

  3.要精准构建“思政课程”的科学评价机制,使思政育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必须聚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精准解决主要矛盾。为此,需要构建一套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制定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质量。

  结  语

  “同向同行种好责任田,多彩绘就育人同心圆”,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会计学院将勇担“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使命,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和无缝对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经管”发展战略的明确指引下,贡献属于会计人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