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经验案例

皖西学院

时间:2020-11-11 11:32   来源:思政安徽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皖西学院法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政法周末大讲堂”。“政法周末大讲堂”以“领域宽、品味高、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为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采取学术报告、讲座、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密切关注的学习、生活与就业等问题,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关知识的深入讲解与透彻介绍,力图拓宽学生眼界和胸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所在,是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突显,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本土与外来的碰撞、对历史的审视与对现实的反思,多种因素交织,一同呈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重要形成期的大学生面前,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实效,避免因迷茫困惑而造成大学生信仰缺失、理想模糊、价值观扭曲等问题。而反观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说教”,教师向学生灌输正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学生成为“填鸭式”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对于学生真正接受多少理解多少缺乏关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行的养成很少关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简单化为单向的强制性的课堂讲授。二是在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成长和时代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于学生们所关注的自身成长需求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反而关注不够,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代感,针对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期盼。因此,只有积极寻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政法周末大讲堂”的创办正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一难点问题,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政法周末大讲堂”立足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紧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实际,宽领域高品位构建讲堂内容,从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到学生完成学业离开校园,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立相应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政法周末大讲堂”内容涵盖以下六个板块。

  1.入学教育

  每年新生进校后,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系列入学教育活动,除了向学生介绍校情院情、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籍管理规定、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还依托“政法周末大讲堂”进行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如邀请“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中国敬业奉献好人”“全国师德标兵”、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文化项目“丙辉漫谈”主讲人路丙辉教授作“敢问路在何方——谈大学适应与生涯规划”“我就在你身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与重塑”等专题报告;邀请全国优秀教师、新时期师德楷模、安徽省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房玫教授为新生作题为“情感与理智——谈谈大学生的品味”的专题报告;邀请河海大学戴锐教授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给法学专业新生作“法科生的大学生活适应与现代法律人的养成”的专题报告;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返校,举办“我的大学生活”和“大学生活,请带着理想出发”等专题访谈,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树立奋斗目标。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课堂应当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坚定政治信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法周末大讲堂”的重要内容,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励志教育相结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努力提高育人效果。如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用真情讲述她毅然辞去上海的工作,追随瘫痪的男友来到大别山深处的一个贫瘠山村;“中国达人”“农民歌唱家”徐宏东以执着奋进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一个普通农民是如何登上上海音乐厅大舞台的故事;“安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金书家用背着妈妈上学的行动和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的优异成绩,诠释了90后的青春答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以一个前辈和长者的身份,谆谆教诲青年学生们如何“成人·成长·成才”。为了激励同学们勤奋努力、好学上进、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还精心策划了系列访谈,如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以“理想·信念·追求”为主题,畅谈“我的大学生活”;邀请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学生代表,举办了“我的司考之路”和“司法考试七人谈”等专题访谈;邀请任职“村官”的毕业生回到母校,举行“我与村官面对面”的专题访谈;为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还专访以高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以笔试第5名的成绩进入广东省汕头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的张贻国同学,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激励广大同学。同学们在这种感动中陶冶了情操,在这种激励下明确了奋斗的目标。

  3.人文素养培育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匠”,还是一个在胸襟气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方面有与众不同表现的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不仅仅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当良好的人文素养内化为大学生品性中的一部分时,无论他处于怎样的境遇,都能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因此,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冲破狭隘的功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邀请了安徽人文讲坛主讲人、安徽师范大学郭淑新教授给同学们解读敬畏伦理与人性善恶,“人要为善,必须有所敬畏;要人为善,必须使其有所敬畏;有所敬畏,才会有所善举”;邀请心理学专家、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教授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给同学们诠释了心理健康知识,教给同学们心理健康维护和情绪调控的方法;邀请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霞教授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为学生作题为“传统和谐文化与当代幸福人生”的专题报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应邀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精彩开讲“孔子的眼泪——孔子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揭示中国知识分子“要在局部的光明、短暂的生命中追求永恒的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品格。

  4.学术熏陶

  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感受大学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我们围绕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在讲堂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学术讲座。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何勤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最高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大法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张恒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汪建成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史际春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秦前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院长王先林教授等一大批法学专家先后应邀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聚焦法学前沿,让青年大学生真切感受新时代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还邀请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作“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著名劳动法专家王全兴教授作“转型与危机碰撞后社会法问题的再思考”、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葛荃教授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人生智慧”、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贺雪峰教授作“当前农村研究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安徽大学副校长程雁雷教授作“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郑戈教授作“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等学术报告,增进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了解与认知,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家国情怀。

  5.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大学生能否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职业能力的养成不容忽视。根据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着力加强职业能力养成教育。为此,“政法周末大讲堂”积极发挥人才培养的合力作用,先后邀请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主任、安徽省十佳律师、著名刑辩律师王亚林为学生作了题为“疑罪从无在中国”的辩护实务报告,结合自己办理的“五年六审,死囚变无罪”“三年四审,枪下留人”等刑事辩护案件,生动说明了疑罪从无是体现司法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六安市裕安区人民法院许哲俊副院长为学生作了题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的审判实务报告,结合自身审判经验,以案说法,揭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司法技术路径;北京德利得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先生给学生作了“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成长道路”的专题讲座,通过企业案例为同学们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鼓励同学们要树立信心,学好知识、掌握技能、融入社会;路丙辉教授给学生作了“职场人生,我何以面对”的专题报告,提出直面就业挑战的四点建议:探索专业学习之方法、锤炼职业技能及品质、主动出击社会大舞台和打造精美的个人名片。

  6.就业创业教育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和就业趋势的发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政法周末大讲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针对毕业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我们邀请了六安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李琴举办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漫谈”的专题讲座,邀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段华洽做客“政法周末大讲堂”,为学生作了题为“大学生求职、面试、签约——大学生就业三步曲”的专题讲座。此外,我们还针对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同学,举办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如针对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就先后举办了“公务员考试专题讲座”“公务员考试漫谈暨试题解析”等专题讲座;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了“行测”“申论”“面试”等系列备考指导;针对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邀请知名社会学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曹锦清教授作了“读书·考研·人生”的专题报告,刘鑫院长作了“考研,我何以面对?”的专题报告,我们还组织部分通过研究生考试的毕业生采取访谈的形式介绍自己的考试经验,以此帮助学生备考和应考,提高考试竞争力;针对参加司法考试的同学,邀请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海天司考名师杨艳霞博士作专题报告,邀请通过司法考试的同学进行访谈,先后举办了“我的司考之路”“司法考试七人谈”等专题访谈活动。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就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

  “政法周末大讲堂”自2009年创办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26期,场场听众爆满,受益人数达4万多人次,赢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成为皖西学院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活动,在省内外高校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法周末大讲堂”也受到省内外多家媒体关注并进行过多次专门报道,2018-2019年,今日头条、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百度百家号、凤凰网大风号、一点资讯、中安在线、安徽教育网、安徽法制网、皖西日报、六安新闻网等省内外媒体报道就达170余次,其中,今日头条报道20多次;2019年10月2日《中国教育报》第7版以半个版面的篇幅,对皖西学院法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思政“第二课堂”情况进行了专门报道。2018年6月,为庆祝“政法周末大讲堂”创办100期,专门制作的百期微电影《追寻》在腾讯视频上线,目前点击播放达2.1万次。2012年,“政法周末大讲堂”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9月,学校向省委宣传部报送“政法周末大讲堂”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领导关注和批示;2013年,“政法周末大讲堂”获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学成果推广项目。

  点评

  “政法周末大讲堂”克服了传统的“第二课堂”松散无序的弊端,实现系统化和常态化。每期都精心策划,确立相应主题,学院统一组织,院长亲自主持,利用双休日时间,常态化开展活动。

  “政法周末大讲堂”克服了传统的“第二课堂”形式内容单一的弊端,实现多样化和具体化。采取学术报告、讲座、专题访谈等多种形式,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需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科学设计讲堂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促进全面发展。

  “政法周末大讲堂”克服了传统的“第二课堂”偏重娱乐性的弊端,高品位宽领域构建讲堂内容,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通过对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关知识的深入讲解与透彻介绍,力图拓宽学生眼界和胸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政法周末大讲堂”涵盖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养培育、学术熏陶、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教育等六个板块,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既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又有效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形式活泼的报告或访谈之中,在引人入胜、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目标。“政法周末大讲堂”既是一堂堂精彩的综合素养课,也是一堂堂特色鲜明的思政课。

  “政法周末大讲堂”自2009年创办,到今天已走过10个春秋。回首“政法周末大讲堂”的创办历程,我们也得到一些启示。

  启示一: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启示二: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法学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做到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启示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用心投入,勤于思考,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思考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紧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回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关切,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