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经验案例

时间:2022-03-30 09: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安徽三联学院优化制度促进青年思政课教师发展,赋能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撰写了推进思政课建设的“三联篇章”。

  化短为长,让青年教师站稳思政讲台

  在学校“85后”思政教师许笑笑的课堂上,“如何正确对待婚姻和恋爱?”“寝室关系怎么维护?”等话题常常成为课堂讨论的重点。

  一方面深挖优势,另一方面针对青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等问题,三联学院化“劣势”为“优势”。学校专门制订思政课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每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都有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帮助、指导,老教师手把手带着青年教师上课、做科研、写课题。

  如今已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教研主任一职的“80后”教师刘芳回想起2017年自己刚入职时的模样,感叹这两三年是“坐着火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海洋将2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倾囊相授,这让刘芳得以快速成长。“一节课,我先上一遍,李老师指出问题,然后他上一遍,再来讨论不同之处;教案不知道怎么写,李老师把他的教案拿来,我先复刻,再创新,再讨论。”

  以老带新,接续传承,一批批青年教师相继迸发活力、快速突破,其背后是学校明确的制度指引。2015年,三联学院便规定,导师承担的指导工作将作为其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对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落实程度也将作为各教学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全员参与,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内核

  课程思政的框架中,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紧密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问题?记者看到,在该校对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细则中,“80%以上课程需纳入课程思政框架”这一要求占了3分。

  “融盐于水”的制度导向下,学校交通与工程学院成立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小组,全院教师参与,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作为指导,全程跟踪专业课程的设计。

  加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不仅在“育人功效”上加了码,更重要的是让原本略显枯燥的专业课变得更加可听可感。

  “碳达峰碳中和中的中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知识没想到能和我的专业课联系得如此紧密。”交通与工程学院院长凤鹏飞执教“载用工具检测与诊断”课程已有多年,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海洋的频繁交流中,“老课程”融入了多种思政元素,得到了“新升华”。

  与此同时,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书记纳入思政课兼课教师队伍,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参与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程,也成为融合的有力之举。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郭玉芳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目前已成为学院的网红课程。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的过程中,郭玉芳得到了不少灵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芳的建议下,郭玉芳在“提防电信诈骗”这一章的讲授中融入金融安全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把课程放在“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来分析,极大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高了课程的思想理论高度。

  全力支持,让思政课教师有平台有发展

  三联学院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排在各项发展事业的前列。事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问题,学校党委全程参与,全力解决。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建设上,更是从校级层面统筹组织,全力排除阻力。

  为了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材不统一、教师资源不足等问题,学校党委一致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上讲台,统一备课、集体教研,丰富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思政。(记者方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