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经验案例

时间:2023-01-31 11:02   来源:思政安徽

  近年来,桐城市围绕打造“人文胜地”,大胆探索、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文化保护研究与传承弘扬相结合的特色实践之路,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021年桐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坚持常态保护,留住历史感。成立桐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制定发布《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桐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对全市11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91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206处历史建筑进行建档和挂牌保护。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历史城区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整治利用等。统筹省内高等院校、各类社科机构等资源,先后成立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桐城师专桐城派学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等机构,组织编纂《桐城派大辞典》,点校出版《方苞全集》《姚鼐诗文集》等古籍文献,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坚持守正创新,彰显时代性。进一步擦亮文化名片,成功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地名大会》,通过城市展演点亮桐城文化地标。开机拍摄大型纪录片《桐城派》,用电视语言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用好用活“六尺巷”城市IP,黄梅戏数字电影《六尺巷》登上央视电影频道,歌曲《六尺巷》走进央视春晚舞台,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节目。将“六尺巷”和谐礼让精神与现代和谐理念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极具地域特色、富有丰富内涵的现代基层治理模式“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积极推进地方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六尺巷”廉政教育基地,开辟“廉政文化长廊”,多角度展示廉政文化建设的风貌。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廉政示范点10个、市级示范点23个。

  坚持融合发展,激发生命力。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文学艺术院,出台《桐城市文学艺术精品工程扶持办法》,对签约作家和作品予以重点扶持。建立“安徽文学名家工作室”,试点建立镇(街道)文联,设立双港镇明经书院、龙眠街道双溪村等6家文艺创作基地,不断优化文艺创作环境。以文学小镇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三街一巷”建设,加强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和左忠毅公祠先后完成布展并投入运营,姚莹故居和方以智故居已顺利完成修缮,中共桐怀潜第一次党代会、戴长春饭店等红色旅游景点绽放新光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包装印刷、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艺演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信息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目前,桐城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4个,文化类驰名商标3个、文化类著名商标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