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经验案例

时间:2024-02-21 16:26   来源:思政安徽

  近年来,我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涌现出一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其中,56家单位被评选为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为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的先进典型,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思政安徽”特选取部分典型案例进行展播,供各地学习参考。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根本遵循,将实践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大格局、思政教育大体系中,积极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探索出“党建双创领航、五育发展并举”的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模式,潜心打造了“沁馨药苑”品牌。学院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一、基本做法

  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活动

  学院通过系列校内外学习实践、特色校园文化熏陶、思政品牌活动等形式,全过程润物无声“沁”入学生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品德素养、知识能力;达到了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用结合的“三结合”,“馨”以芳香绽放,形成了“沁馨药苑”实践育人典型案例,培育了一大批红专并进、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行走课堂,实践育人,在中药资源科考中融入思政

  2018年,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创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实践育人精品项目,现已完成四届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团队由博士生导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刘守金教授等担任指导老师,全程传知识、传技术、传精神。

  科考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足迹跨越2000多公里,行程覆盖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安庆地区等省内中药资源丰富地区,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千余种万余份,引种植物200余种1000余株,开展成果展示4期,科考精神宣传持续全年、覆盖全校师生,辐射周边高校、中小学、乡村社区等。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磅礴力量,教育学生积极投身到保护中医药资源中来,自觉传承文化根脉。借助中医药文化引领人、培养人、塑造人,有助于更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启智润心、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的温度、道德修养的深度、精神境界的高度。科考队副队长方虎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研究生党员标兵”。科考活动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科考与弘扬革命文化相结合。科考队行军中的重要一站,是前往金寨红军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大别山烈士陵园等地接受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开展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听老兵讲故事等沉浸式的互动参与,强化革命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引导大学生成为革命历史的倾听者、革命精神的践行者。让革命故事“活”起来,努力增强革命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以引发大学生的“身临其境”与“感同身受”,加深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联结。同时,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以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动力,锤炼大学生直面挑战、应对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与豪情,将革命文化记忆嵌入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群体,有助于他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科考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坐标,无论何种文化形态,都要着力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全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自2011年启动,历时十年,千余名参与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坚定了理想信念、锻炼了健康体魄、锤炼了坚强意志、领略了绿水青山之美,提升了专业能力,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厚植了爱国情怀。通过野外资源普查实践活动,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黄璐琦院士指导中药资源普查

  (二)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融入思政

  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将思政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实践,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共建共享的坚强阵地,更好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助推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德育建设。思政教师“热”起来:开展思政教师“1+1”结对共建,一名思政教师对口联系一个班级,在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思政课程“活”起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大学生讲思政”、校领导为大学生讲思政课成为品牌活动,受到好评。课程思政“用”起来:深入挖掘中医药蕴含的育人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强化思政教学设计,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推进课程思政质量工程。

  注重智育发展。通过“一体两翼”模式开展顶层设计,让“五育融合”在学校全面落地。以“大思政”格局为一体,“五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为两翼。一方面,以“能识药、能辨药、能用药、能制药、能创药”专业能力培养为特色、以应用型兼具创新性的高素质中药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传承、创新、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三位一体的中药学专业人才“五能”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搭建了杏林大讲堂、药苑之星论坛等大学生学术交流平台,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金,开展了“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大赛,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育创新能力。

  注重劳动教育。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大讲堂、“三下乡”雷锋月社会实践、药园除草护苗、古籍修复实践课、中药标本采集制作等系列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学校蔚然成风,从而把劳动观念浸润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示范推广,指导教师刘雅蓉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三)传承文化,坚定自信,在内外交流提升中融入思政

  中药资源中心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以其规模大,种类多,分类齐全的特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坚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传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2014年至今,每年接待10000余人次的国内外学术团体参观、学习和交流,接待全国、全省中药传承人培训班学员800多人次,接待国际中医药同行来访学者500余人,共培训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巴基斯坦等国外学者2000余人次,对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

  “请进来”——“沁馨”中医药文化节。邀请学校周边中小学生进校参观,历时2天,采用“跟团游”的方式,设计了不同特色的参观浏览路线,安排相关专业同学担任导游带团参与,设置不同展区,涵盖了传统中药材的鉴别及介绍、中药花茶的品尝、方剂的组配应用等内容,通过清香四溢的花茶体验、典藏丰富的标本鉴赏,参观同学领略了中药文化的传统魅力、流连忘返。

  中医药文化进临泉路小学

  “走出去”——中医药文化“三进”。认真做好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进居民社区、进农村基层活动,以中药专业学生为实践主体,走出校园,面向省内全社会开展“有药味”“有温度”的文化传播和志愿服务类实践育人活动,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益气”、为社区居民身心健康“把脉”、为农村基层的持续发展“补血”。2017年以来中医药文化“三进”活动覆盖21所中小学、12个社区、10个农村,累计招募学生志愿者800余名,举办活动200余场,服务群众6000余人。中医药文化“三进”获中国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安徽省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王魁麟获“省优秀辅导员”和“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二、成效与启示

  第七届中医药文化节

  (一)学与思结合,筑牢“红”思想

  依托省课程思政示范中心,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品牌,通过学思结合,于润物无声中筑牢“红”思想。设计了以中药“七叶一枝花”为典型的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像“七叶一枝花”一样,扎根大地,汲取营养;挺直腰杆,勇于担当;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善作善成,厚积薄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出版了学院骨干教师参与编写的《安徽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选编》(人民日报出版社),专业负责人主编《本草典籍选读》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入选教育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案例》。

  (二)学与研结合,培育“新”能力

  依托中药学省Ⅱ类高峰学科、国家中药原料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学科引领和专业引导,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将特色中药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着力提升学生守正创新的专业素养。5年来,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78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被SCI收录300余篇。

  (三)学与用结合,强化“专”内涵

  依托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省中药资源中心等实践平台,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以用广学。坚持40余年的黄山野外实训、亳州中药材大市场实习;学生参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创建大学生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理论课堂-实训课堂-第二课堂”三位一体,培养中医药信念坚定、中医药思维深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备识药、辨药、用药、制药、创药的“专业五能”中药人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沁馨药苑”实践育人典型案例,是探索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路径,有力提升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药学高峰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提档进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