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中国政研会2024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名单发布,安徽省政研会推荐的两个案例入选。为发挥优秀案例的交流借鉴、示范带动作用,展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亮点和成功经验,思政安徽现对案例内容进行展播。今日展播《巧借传统文化“作退一步想”促进基层思政“更进一步为”》。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既是徽州之源、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优秀传承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诚信、礼让之风自古盛行。在西递镇西递村内正街的中心有一处名曰“大夫第”的老宅,其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多,正屋的墙角也被削去三分,门额上有“作退一步想”五个篆刻字,这是西递村人胡文照在修缮祖居时为方便路人推车、挑担、行走主动退让而为,并题字告诫后代子孙“裁直为圆、方便他人”的待人处世、和睦邻里之道。2018年,黟县充分挖掘徽州文化中“善治”等优秀因子,将胡文照“作退一步想”哲学思想融入基层人民调解机制,创新推出“作退一步想”工作法,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步法则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2023年,西递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作退一步想”不仅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取得一定成效,更广泛运用于党员群众教育管理等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以徽文化浸润促进基层思政“更进一步为”。
胡文照题写的“作退一步想”门额
主要做法
一、多角度深化文化善治,挖掘思政工作“大内涵”
针对基层思政工作现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政工作的源头活水和创意密码。一是立足和合底蕴。“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等徽州传统家规家训,反映了徽州人“谦让和合、豁达通融”的经世智慧。“作退一步想”是徽文化精髓的直观体现。清代西递人胡文照修缮祖居时,主动将阁楼后退一步,以利四邻和行人。祖居门额上题写的“作退一步想”,高度契合了“天地之美,莫大于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长基因和良田沃土。二是汲取息争智慧。“作退一步想”理念源于“君子有九思”,最大特点是让“礼让精神”“自省精神”活起来,发轫于“居家戒争讼,讼则凶终”“乡有争竞,始则鸣族;不能决,则诉于文会,听约束焉;再不能决,然后讼于官”的古徽州基层治理传统,形成构建递进式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与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任务相一致。三是巩固良政善治。“作退一步想”理念运用矛盾法则和辩证思维回答和解决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育引导当事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互惠共赢。该理念内化为群众心中的道德习俗、外化为法治建设的自然习惯,彰显了中国式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强大活力。
二、多层次深耕平台阵地,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子”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门口
“作退一步想”工作法针对现代社会戾气重现象,“重调理、治未病”,有效引导社会成员在多样化多元化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一是“作退一步想”让思想更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把“作退一步想”融入党员群众教育管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真正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二是“作退一步想”让人心更凝聚。在胡文照故居打造“作退一步想”特色调解工作室,悬挂劝诫自律、谦和、礼让的楹联、牌匾,发动基层干部、乡贤“五老”“两代表一委员”“西递大妈”等各方力量,运用“听、理、借、劝、退、和”六字调解法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让当事人回归理性、解决问题,调解成功后拼合欢桌、饮和气茶,展现徽文化崇德向善道德追求,让人心更凝聚。三是“作退一步想”让社会更和谐。严格落实“民转刑”案件预警分析系统,有针对性开展“作退一步想”思想工作,引导退避礼让防冲动,西递镇刑事案件立案数大幅下降。将“作退一步想”融入家规家训、村规民约,组织“邻里守望”暖心帮扶,倡导谦和礼让、互尊互敬的亲邻相处之道。把“作退一步想”列入客栈联盟、民宿协会等行业党组织章程,全力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西递依托“作退一步想”共组织党员干部现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7次,成功处理景区各项矛盾纠纷事务29件。
三、多方位深入教育实践,拓展思政工作“小细节”
全面总结“作退一步想”理念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化拓展运用领域,进一步发挥德治引领思政效用。一是构筑德治体系。2019年出台《关于探索开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将其上升为县委工作法,推动其从矛盾纠纷化解向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政治、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等领域拓展延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作退一步想”到“更进一步为”。二是推进效能提升。将“作退一步想”的故事融入西递景区讲解词,让游客充分领会古徽州的文化魅力,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号召力。《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长安》“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刊多次刊发经验做法,中国长安网微博端两次直播介绍“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治能量,获得中央及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三是赋能基层创新。坚持“四下基层”,拓展“宿村夜话”“三三制”等系列创新经验,重点带动“两代表一委员”、先进模范人物、本土能人等群众力量紧扣“和”的内核,广泛参与基层治理,推出“老唐工作室”“法官工作室”、板凳议事会等群众自治平台,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6个,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挑战。
工作成效
西递镇大力推广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以思想政治工作成果夯实全镇发展根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驱动镇域治理蝶变跃升,实现民风和谐淳朴,社会安定有序,产业繁荣兴旺。
一、政通人和,矛盾化解在基层
镇村共同参与化解纠纷成功后,当事人同饮和气茶。
充分运用该工作法,排查、介入调处矛盾纠纷463起,调解成功462起,调解成功率达99.78%。连续5年矛盾纠纷“零上交”,连续5年未出现民转刑案件,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重大治安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连续30年命案“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高居黄山市乡镇前列,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的目标。
二、德治教化,文明新风润村野
西递镇以家风传承为纽带,在“作退一步想”德治思想的潜移默化作用下,将传统文化与乡风文明相结合,推出村规民约积分制,形成崇德向善、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讲信修睦孝老爱亲、邻里关系和谐和美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由“替民做主”向“由民作主”转变。2023年,西递村共评选“最美村民”9位,村规民约被评为黄山市优秀村规民约。
三、以文塑旅,文旅融合促发展
将“作退一步想”编入西递景区导游词,推出研学旅游主题线路,通过“作退一步想”导游词、微电影、故事典籍等渠道,让游客更直观感受、体验古徽州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2023年度西递镇接待游客106万人,至今无涉旅纠纷进入诉讼程序。自2020年“作退一步想”工作室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省内外各系统代表团200余批次6000余人,让更多的受众承接、体验、感受到“作退一步想”品牌的创新和实用。
四、产业兴旺,厚植沃土引金凤
重点项目洽谈会
持续巩固拓展“作退一步想”思政工作成果,积极制定“为民办实事”清单,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优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2023年累计投资7.6亿元,妥善解决项目土地、融资难点问题,走访帮扶项目、企业110余次,解决诉求81个,满意率100%。引进电商直播公司,成立乡村合作社和直播运营中心,开展新零售直播培训和孵化,全年平台成交商品价值3340万元。推进基金村落、建设产业工厂,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效益。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镇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1901.74万元、收益总收入达1401万元,5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工作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
西递镇西递村党支部召开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
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要义。近些年来,在推广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中,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与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党建为引领,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将“作退一步想”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德治文化、廉政文化相融合,从而更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文化传承是根脉
从“双百”“两为”再到“两创”“两个结合”,一直以来,我们党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和创新,特别是“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提出,更为基层工作者学习借鉴我国传统治国理政经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法、路径。工作中,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有鉴别地借力徽文化、有扬弃地传承徽文化,让徽文化成为我们构建社会良治、成为我们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动力资源宝库。
三、以德辅治是关键
在使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时,要始终坚持以德服人,利用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文化风俗,进一步开展评选“平安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黟县好人”等活动,深入挖掘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积极因子,组织村中乡贤、“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推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出“谦和礼让”的乡村文化文明生态。
四、服务为民是宗旨
“作退一步想”的第一步,就是耐心倾听,倾听双方当事人陈述,把话说完。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围绕“人”开展,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纷争、安抚情绪,搁置争议、达成和解,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把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要把群众期盼作为“风向标”,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试金石”,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