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园地

时间:2023-03-14 15:56   来源:安徽日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我们必须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创新思政课实践方式,拓展思政课的场域,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构建动态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心理特点的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库,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校园各种隐形资源蕴含的“大思政课”元素,实现校内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的相互渗透、有机互补。首先,通过学校顶层设计、组织规划,聘请党政干部和专家担任指导老师,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过程落实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二级院部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把控教学过程,共同发挥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其次,充分运用校内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校内思政实践基地、校园文化景观、校史馆和校内博物馆等资源,结合线上红色旅游、线上参观学习、观看影视作品、线上调研、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等形式,打造集课内实践、校内实践、网络实践于一体的思政课堂,促进学生在情景浸润、交流合作、反思体悟的亲身经历中接受、认同所学理论,将思政课所讲的道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再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纳入到教学大纲中、纳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对各学科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使每一门课程都有思政育人的使命感,促进思政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有机关联,打开全科育人的“新视角”。

  深挖行业特色资源。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突出专业特色,深入行业一线,发挥实践课堂作用,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践思政,促进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和行业实训相结合,是巧用行业“大思政课”元素创新实践思政赋能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如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防汛抗洪水院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师生深入基层管理站所,与基层单位水利职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工作,在开展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深入了解一代代水利人兢兢业业扎根基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经历。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加深了对课堂上老师讲述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的理解,使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功能在实践中得到发挥。推动实践思政向行业领域纵深推进,与专业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相结合,既可以锤炼专业技能、促进理实相融、强化价值引领,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又可以拓展实践思政教学渠道,形成育人合力,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用活地域社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好思政课需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在现实情景中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道理。要充分发挥安徽地域资源的思政育人功能,结合新时代安徽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生动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聚焦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安徽丰富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转化为具体鲜活形象的实践思政素材。引导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中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思政课所讲的道理,不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自觉把人生抱负、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创新思政课实践方式,推进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莘莘学子所掌握并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董彩荣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