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园地

时间:2023-05-09 15:47   来源:安徽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灵魂课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让思政课有血有肉、有形有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强大支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要讲深党和国家意志必须有效贯彻落实的道理,讲活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精彩进程。

  强化政治领导和制度保证。思政课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的课程,政治性是其根本特征,办好这样的课程,首先需要有坚强的政治领导和制度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要制定和完善思政课课程标准、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规范、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思政课教科研活动规范、思政课教学管理标准、思政课保障条件标准、思政课督导反馈整改办法等,重点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建立高质量思政课教学过程信息监测分析和事故预警管控反馈机制,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有机融合,促进大学生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讲好思政课,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教师能力提升这一重点,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广泛开展集体备课、技能竞赛、教学观摩、教学沙龙、教学研讨、教学诊断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促进思政课教师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内化为自觉的使命担当。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这个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

  发挥红色文化优势。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富矿”。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命题。高校应强化“红色育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和载体,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切实提升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度。要加强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采取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在话题讨论、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情景表演过程中设置恰当的议题,多措并举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亲和力;通过结合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开设专题教学和讲座,开展“地方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展”等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以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文化浸润、红色故事宣讲、红色电影观赏、红色文艺学习的红色思想熏陶平台,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可借助VR技术构建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VR体验,用新技术让红色基地成为学生的“教室”,让红色文物成为学生的“教材”。(吴章学 李小伟)

  (吴章学 李小伟 作者单位:安徽省公安厅,安徽公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