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园地

时间:2024-01-05 09: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课堂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所采用的语言方式,是师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知识传递的重要桥梁。思政课教师能否恰当运用课堂话语,关系着思政课的铸魂育人实效。恰当运用“五种话语”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

  理直气壮讲政治话语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要求,发挥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功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宏观视角,以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为遵循,通过政治话语这种教学语言,旗帜鲜明地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等传达给学生,用政治话语特有的价值指向性和政治导向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只有自己做到真懂、真信、真情,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心有所向、情有所感。教师要用充满自信的心态、状态和教态去讲课,其底气在于,一百多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教师要用政治话语把中国发展、崛起和复兴的道理讲清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与时俱进讲时代话语

  思政课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教师要讲出“时代味”,就要使用反映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鲜明特征的时代话语。这个“时代”是在世界大变局中奋进的时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教师要将正在发生的鲜活故事、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融入课堂教学,向学生清楚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党理想信念的情感共鸣,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学生与时代同行,把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进一步转化为行动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当中,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润物无声讲学术话语

  教师要真正做到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掌握学生,就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好思政教育独有的学术话语。它既是体现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的语言表达,也是中国自己的学术概念和范式表述。

  具体来说,一方面,寓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于“学理”之中,用专业性的学术话语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掌握其思想精髓,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另一方面,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于“学理”之中,立足于我国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具体国情,聚焦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背后的哲理阐释清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自觉和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通俗易懂讲生活话语

  “讲道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讲好政治话语、时代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同时,教师还要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生活话语。生活话语不是信手拈来、简单随便的口头语,而是能够准确贴切服务于相应思想理论所表达内容的语言表述。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推动教材话语向课堂话语的转化,将规范化、书面化的理论话语转化为直白易懂、鲜活真实、现场感强的生活话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思维,把最新版教材的修订精神转化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规范的教材话语融入到具体直观的教学案例、时代故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生活话语进行叙述表达,把案例、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分析透彻,在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中真正把道理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让思政课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生信仰课”。

  甄别扬弃讲网络话语

  新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给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深刻影响,把准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怎么说”和“说什么”两方面发力。

  首先是“怎么说”。古语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要守好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就要清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语。要坚持问题导向,既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话语来读懂青年一代的现实需求,又恰当合理地使用网络话语对教材话语进行必要的更新升级,在轻松幽默的话语风格中完成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有效传递。其次是“说什么”。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教师务必要擦亮眼睛,认真研究、辨别、分析、判断时下“热搜”的网络话语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和态度立场,甄别扬弃地找到教材话语同网络话语之间的共通点和结合点,以贴近学生思维特点的叙述方式创新理论表达,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御错误思潮,争当自信自强、可靠有为的强国一代。

  (作者张华 李春山系广州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